当前位置: 首页 > 达州巴文化 >

达州历史演绎


 

历史悠久的达州,是一块神奇的热土。行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时常被一 种神秘的东西所诱惑、所涌动。这种神秘的东西不是别的尤物,而是一 种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1—2 万年前, 这里的先民已使用石砸器、石锛、石斧、骨针、陶网坠及陶纺轮等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最早的土著居民在秦汉时期被称为賨人,后因賨人以惯用木制盾牌为武器,所以又被称为板楯蛮。賨人建立了古賨国(国都在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夏朝时属梁州,商、周时属雍州,战国时为巴国治地。 

建制始于战国末期。公元前316 年,秦灭巴蜀后推行郡县制,设置宕渠县(治所在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隶巴郡(治所今重庆),辖四川东北部大片区域。

image.png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 年),改巴郡宕渠县属益州。东汉和帝永元年间(89—105 年),宕渠县分为宣汉县(治今达州市通川区)和汉昌县(治今巴中市巴州区)。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刘备将宕渠县地置宕渠郡,治所賨城(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辖宕渠、宣汉、汉昌 县。 

南朝宋永初时420-422),析宕渠郡宣汉县置巴渠郡,领宣汉、始兴、巴渠、东关、新安、下蒲、晋兴七县。南朝齐始兴县、宣汉县隶巴渠郡。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废巴渠郡置万州(治今通川区)。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以万州居四达之地,改名为通州。

南北朝时期420—581 年),因战乱频繁王朝更替,川东北县设置较多且更迭频繁,但其基本建制仍以万州、渠州(治今渠县渠江镇)为主,每州下辖数县。

隋开皇三年583至唐朝末期,属通州。大业三年(607),改通州为通川郡,辖通川县、三冈县(治今河市镇成都山附近)。后经几易其名,权属升降。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改通州为达州,辖通川、永穆、三冈县。咸平二年(999),永穆县改名永睦县。熙宁六年(1073),省三冈县入通川县。七年省石鼓县入通川县、永睦县、新宁县。靖康间(1126),州治迁城东 50 里之捍城山。元至元十七年(1280治从捍城山复还旧址。至元二十二年,省东乡、巴渠、通明、永睦县,通川县隶达州。

明洪武九年1376),省通川县入达州,降达州为县级州,渠县为渠州,达县为达州。正德九年(1514),复升为府级州,辖东乡、太平县。 

清雍正六年1758),达州升为直隶达州,隶川东道。嘉庆七年(1802 年),改达州直隶州为绥定府,并增附首邑达县。嘉庆十九年(1814 年),绥定府辖达县、东乡(今宣汉)、永宁(今开江)、大竹、渠县和城口厅(今重庆城口县)遂成今天市治之主要格局。

1950 ,设达县专区,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署驻达县,辖达县、宣汉、开江、平昌、巴中、南江、通江、万源等县;设大竹专区,属川东行署区。大竹专署驻大竹县,辖大竹、梁山、垫江、邻水、广安、渠县等 县。1952 年,达县专区、大竹专区属四川省领导。梁山县改名为梁平县。1953 年,撤销大竹专区,将大竹、渠县、邻水 县划归达县专区;垫江县划归涪陵专区;广安县划归南充专区;梁平县划归万县专区。达县专区辖 11 县。 

1970 ,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地区驻达县,辖达县、万源、宣汉、开江、邻水、大竹、渠县、南江、巴中、平昌、通江11 县。1976 年,由达县析置达县市,属达县地区领导,达县地区驻达县市。1979 年,由万源县析置白沙工农区(县级),工农区政府驻白沙公社。达县地区辖 市、11 县、工农区。 

199375,经国务院批准:将达县地区、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地区、14达川市;将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划给新设立的巴中地区管辖。 

1999 年 月 20 ,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达川地区和县级达川市,设立地级达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通川区荷叶街。(2)达州市新设通川区,以原达川市的行政区域为通川区的行政区域,将达县的双龙乡划归通川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西外镇。(3)达州市辖原达川地区的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和新设立的通川区。原达川地区的万源市由四川省直辖。

image.png

相关文献:

维新时期梁启超女子教育 李莹莹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维新时期梁启超女子教育 李莹莹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维新时期梁启超女子教育 李莹莹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维新时期梁启超女子教育 李莹莹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overflow">
  • 联系我们

  • 我要留言
  • 电话:0818-2186719
  • 邮箱:bwh2019@126.com
  • 联系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白塔路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