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巴渠大地居住着众多民族,尤其是巴地賨人对创造川东文明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建立了賨国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賨”文化。踏木牙,唱竹枝,跳着“巴渝舞”南北征战,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城坝、罗家坝等古城邑,以及驰名中外的渠县汉阙等古建筑群。后因战争原因,湖北清江流域的巴人向嘉陵江、渠江流域及大巴山一带大举迁徙,与土著民族賨人融合,共同 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文化的半壁江山,更是四川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旅资源。2019 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 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巴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等相互促进的川东北文旅
经济带。”达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四川省政府明确支 持达州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古老的巴文化迎来发展的天。
一、巴文化与蜀文化
四川的地域文化称“巴蜀文化”,但巴和蜀是有一定差异的。蜀是水的文化,它孕育于以都江堰灌区为中心的川西平原;巴是山的文化,它孕育于以大巴山为中心的山区。蜀文化尚文,历朝历代出诗人、文人;巴文化尚武,历朝历代出武士、将军。这种文化差异,甚至体现在川东人与川西人之间的性格、饮食习俗等方方面面。蜀文化以三星堆、金沙、都江堰等遗址为支撑;巴文化以城坝、罗家坝、汉阕等遗址遗迹为支撑。巴文化与蜀文化构成四川厚重灿烂的“巴蜀文化”,它们同样都是以长江上游为依托,同时向大江南北作辐射发展,北与黄河文化、东与荆楚文化、南与滇黔文化和岭南文化交错衔接而相互影响、激荡、融合,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尤其是对长江流域的大规模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巴的来龙去脉
“巴”是一象形字,本义大蛇,巴人最早的图腾是蛇。“巴”也是古国名,地域名。巴文化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从巴文化的空间范围来看,由于巴地常处于战争状态,没有固定的疆域和国都,根据其历史活动范围,巴的疆域大致包括四川东部(涪江为界,东为巴,西为蜀)、重庆全部、陕南、鄂西、湘西、黔北等区域。丰都、涪陵、巴县、宕渠、罗家坝、合川、阆中都可能在不同时期曾为巴方或巴国所辖,亦可能成为方国都城。从巴文化的时间范围上看,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一)巴方时期(远古、夏、商)。这一时期属于原始氏族部落或方邦时期,还未形成真正概念上的国。《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从中可看出,巴地处西南,远祖是太暤,即伏羲大帝,后照乃巴人之始祖。《山海经》还记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被称为诉讼之神。西汉杨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意为,蜀国之东为巴人、賨人覆盖的区域,其中又绵延分布着百濮人群。因此这一时期,巴地已经居住着众多民族,其中最有影响的族群应有两支。一是賨族,也被一些人称为蛇巴,因其作战时常持木制盾牌,故又称“板楯蛮”,也称賨人。賨人有七姓:罗、朴、昝、鄂、庹、夕、龚,以嘉陵江、渠江流域的宕渠为聚集源地。二是虎巴,图腾为白虎,又称白虎蛮。白虎蛮有五姓:巴、樊、瞫、相、郑,以鄂西清江流域的武落钟离山为聚集源地,后沿长江向西开疆拓土,影响了整个巴域。
(二)巴国时期(周、春秋、战国晚期)。《山海经》曰:“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太葜即上古东方部落首领伏羲,后照为巴人始祖。夏建巴国,都城夷城(今湖北恩施),被楚国打败后,迁徙至江州(今重庆)建国。战国时疆域“东至鱼复(治今奉节),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今重庆全境、湖北恩施、川东北部分地区。公元前316 年被秦所灭,设巴郡(治所今重庆),辖宕渠县。这一时期巴地人有三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一是助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 人”。“殷人前徒倒戈,血流漂杵”。二是巴国的覆灭。巴国与蜀国发生战争,因实力较弱,向秦国求救,秦惠文王派司巴错伐蜀,随之灭巴。设巴郡,使巴国成为秦国的一个郡。三是巴人射虎。
(三)巴賨时期(秦、汉、三国、西晋晚期)。《尚书·牧誓》记载,在周武王伐纣队伍的“巴师”中,有一支叫“彭”的部落队伍。“彭”,既“彭排”,一种特殊的楯,也叫板楯,是在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一个少数民族,强悍尚武,作战时常持这种木制盾牌,故称“板楯蛮”,是古巴地作战最勇猛的一支民族。后在汉初,始称其为“賨人”。“賨,南蛮赋也。”(依《说文解字》)“夷人岁出賨钱四十,谓之賨民”。古代賨人居住在川东地区嘉陵江、渠县流域和长江北岸,而以渠江流域为主要聚居地,常在西至阆中、东至云阳、南至垫江(合川)一带广阔地区活动,而政治与军事中心在宕渠,即今天的土溪。《华阳国志·巴志》有言:“宕渠,盖为故賨国,今有賨诚。”此城即土溪城坝村古城遗址,就是“古之賨国都”所在地。秦汉时期,范目率賨人助刘邦平定三秦,封侯。賨人因善作战、有军功,给了特殊的政策,免赋税。渠县目前还留有賨城、賨币、賨纺织品等遗址和文物。汉高祖还命人将賨人作战的军队乐舞改编成为巴渝舞,成为西汉宫庭宴舞,朝廷接待“四夷使者”,便常常表演巴渝舞。
西晋文学家左思《蜀都赋》曰:“若乃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奋之则賨旅,玩之则渝舞。锐气剽于中叶,蹻容世于乐府。”左思赋“于东”部分别有一番光景。为何?他在披览古籍中,对秦汉以来盛传的賨人引起了特别注意。不仅写了概况,又写到地方景观特色及民间传说。然后笔锋一转,以极其奔放的情绪,提纲挈领,盛赞賨人所独具的几个闪光点,仅用 32 个字就写出了这个族群千余年来不可方物之气韵,以及他们建树的不朽功勋。特殊地域环境自有特殊的禀赋。其人刚猛悍勇,浸透骨髓,故而民风尚武,世代传唱着豪迈的歌谣。面临征战,奋发雄赳赳的军旅(不言“巴师”而独称“賨旅”);承平时节,用于娱乐则是观赏性强的巴风渝舞。在三代之“中叶”——商周之际,賨旅参与“武王伐纣”,呈现出何等的锋锐劲勇气概?而在汉初,因投身平定三秦之战,“前歌后舞”受到世人瞩目,更得到汉王嘉赏:“此武王伐纣之歌也!”刘邦称帝后,故令乐人习学,其“蹻容”(矫健轻捷的勇武舞姿)再度出现于宫廷(乐府,秦汉管理音乐的官署。掌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以及演奏的机构)。在一种辞赋中,专门着笔描述一个民族的掌故,赞赏其典籍之阙佚而累世传述不衰的故闻,辞赋家激赏、复述、赞誉有加,这在过往的文学作品中是不多见的。拜左思所赐,我们不仅欣赏到古典文学精品,而且凭借这篇相距秦汉不远的赋文传述,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渠江流域先民族群可歌可颂的辉煌历史脉动,进一步深化对古宕渠悠久的地域文化的认知。(刘渠《析《蜀都赋》之“巴” “賨”》)
(四)巴域时期(西晋后至今)。西晋后,巴人逐渐融入华夏文化共同体,史书关于巴人的专门记载极少,但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巴地可谓是风云际会,名将辈出,诗文荟萃。从武的方面看:抗元名将王坚死守钓鱼城三十六年,曾击毙元军蒙哥大汗,影响了整个欧亚战争格局;渠县礼义城也坚守抗元达三十年;明末女将秦良玉,保境安民,战功卓著,名载史册;清抗倭英雄王万邦(渠县人),驻守台湾长达七年,数败倭寇;广东水师提督李准(邻水人),绘就南海地理图,在西沙群岛上刻石立碑,宣示中国主权;抗日战争中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王维舟、张爱萍、陈伯钧、向守志,杨森、范绍增等均为国共著名将领。从文的方面看:明清思想家唐甄,被评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百个思想家之一;破山和尚集禅师、诗人、书法家于一身,声名远播。这一时期还有著名18诗人李白、元稹、刘禹锡、李商隐、陆游等游历巴地,这方山水孕育了大量的诗歌。尤其是刘禹锡采用巴地民歌竹枝词进行创作,形成新的诗体,影响很大。
三、巴文化的定义
综上所述,巴文化就是从古至今始源于巴賨,植根于巴地,由巴地人民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的总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达州,完整意义的巴文化是巴国文化与巴地文化复合共生的地域文化——巴渠文化。
四、达州巴文化的主要内容
达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2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有近 5000 年的考古史,2300 余年的建制史,特别是经过自秦、汉、明、清以来的历代战争,賨国与巴国的几度兴衰,中原文化、楚汉文化、巴蜀文化与达州土著賨文化大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渠文化,它包括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厚重壮观的红色文化、瑰丽缤纷的民俗民间文化。全市现有地面不可移动文物 39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处 9 个文物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52 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的 186 处,馆藏文物 3 万多件。达州的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名留青史的渠 县“三冯”(冯焕、冯绲、冯允)、蜀国大将王平、賨人皇帝李雄、经学大师黎 淳、大思想家唐甄,以及唐宋时期先后在达州为官的李峤、李适之、刘晏、韩晃、 元稹、张商英六位宰相等重要历史人物都为达州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五、巴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巴文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个性特色,而且具有内涵深刻的价值理念,可概括为四个字,即“忠、勇、信、义”。
忠,就是于国家讲忠诚。古代巴人忠诚于自己的信念,忠诚于自己的父母之邦,忠诚于自己的国家。特别是每逢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关头,为维护国家统一,巴人都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勇当先锋。助武王伐纣和帮汉高祖平定三秦,还有川军出川抗战等,都充分展示其对国家的忠诚。
勇,就是于征战讲勇武。巴人尚武,历代出名将。巴王廩君勇武盖世,死后化为白虎,白虎成为巴族图腾。因此诸多与征战有关的事物都以虎命名,诸如白虎堂、虎节虎符、虎纹柳叶剑、虎贲军等。
信,就是于社会讲诚信。《华阳国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巴蔓子将军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巴民族诚信和巴国领土的完整,突出反映了巴人宁愿割头,也信守承诺的秉性。
义,就是于朋友讲情义。巴人具有尚义崇德的古老理念,自古号称“义民”。如《巴志》就盛称“其民质直好义,士风敦厚,有先民之流”、“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巴人为人耿直,讲义气,重情义,为朋友可两肋插刀。
或许由于巴文化的“忠、勇、信、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浸染,使这方土地后来又诞生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也十分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巴文化·达州标志
这是同一标志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图1 是阳图,图 2 是阴图)。印章外面是龙蛇纹和虎纹,印章里面人形图案和虎纹巧妙结合犹如一个“达”字,形似远古巴人在太阳(提取于“巴人铜印章”)底下载歌载舞(战舞),也如同神秘的远古巴人在面向太阳祭祀祈福。图案正中,巴人雄踞虎上,意喻达州龙腾虎跃、兴旺发达。作品整体造型古朴、寓意深刻,充分反映了达州这片神奇土地上滋生的巴文化连绵不绝、生生不息。作品主题突出,寓意深刻,更加符合巴文化的历史背景,易于大众接受;线条流畅,图案简洁,更具有标志特点与视觉冲击力,20适于推广传播使用。该标志的设计创意如下。
一是“巴文化·达州标志”充分将巴文化独特元素和达州地域文化相融合,主题鲜明,设计新颖,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适合于推广应用。在“巴文化·达州标志”攻关创作时,既充分吸纳了古代达州巴文化代表元素的核心 要义,突出巴文化厚重底蕴,又以“达”字作为创作元 素,凸显出达州巴文化的独特性。
二是从罗家坝和城坝遗址出土的器物中获得设计灵感,提炼出达州巴文化符号,运用于“巴文化·达州标 志”设计。一些地方在设计地方文化标志时,直接将遗址出土器物上的图案作为标志运用,如成都金沙遗址的 “太阳神鸟”,由于图案精美传神、简洁大方,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和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核心图案。我们深入分析罗家坝遗址出土器物,发现巴人铜印章(有人解读为“盘法王印”)有一定艺术美感,且寓意深刻,若直接作为文化标志,其精美程度无法与“太阳神鸟”相比,且图案过于复杂,不便于对外传播使用。这枚巴人铜印
章和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的“铜钲”为设计者提供了灵感,提炼出了太阳纹和虎纹等符号用于设计。古代巴人崇虎尚蛇,巴人以虎、蛇为图腾,是巴人的特有标识,罗家坝和城坝出土的青铜器物中也有虎纹、蛇纹等符号。因此,将其运用于“巴文化·达州标志”设计, 能彰显出达州巴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底蕴。
三是“巴文化·达州标志”命名为“巴人印章”,形似中国篆刻印章,源于达州巴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凸显达州巴人精神,由图形和中英文字组成,便于在国内外宣传推广,辨识度较高。
维新时期梁启超女子教育 | 李莹莹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
---|---|---|
维新时期梁启超女子教育 | 李莹莹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
维新时期梁启超女子教育 | 李莹莹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
维新时期梁启超女子教育 | 李莹莹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